首页 会员风采

李金“减肥”记——记孝感民建会员李金精准扶贫工作

信息来源:民建孝感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09-10   浏览次数:1928

“哟!李金,几日不见,变苗条了啊!”“嘿嘿,你只有羡慕的份!”李金朝同事挥一挥手,背起那个早已洗得的发白的帆布包,转身踏上驶向大悟县大新镇土桥村的车,又开始了他的新一轮驻村扶贫征程。在没有成为扶贫驻村干部前,作为孝感市政府投资审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长期面对电脑计算着工程量等数据,“心宽体胖”成了李金身形的代名词,直到局里选派年轻干部到贫困村进行锻炼才发生了改变。

以心扶贫清家底

今年初七一上班,李金便带着组织上的信任和寄托来到了土桥村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一到村,和包村干部和村委干部沟通商量后,他马上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计划书和日程表,另一个驻村干部看了后,打趣道:“嚯,今天才到,你明天的日程都安排得这么满了!”李金笑笑说:“这叫有的放矢!”为了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情况,他每天天一亮就带着笔记本到贫困户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唠一唠、记一记,同时还利用吃饭的时间和其他驻村干部交流熟悉掌握情况;傍晚闲暇时,他沿着小路田埂绕着村组满处转悠;晚上回宿舍后,他立马着手整理白天的谈话资料,记录工作日志。两周后,当他抱着厚厚的一撮资料跟村支书分析讨论脱贫攻坚方案时,村支书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小伙子不错!才几天功夫,对咱村的了解都快赶上我了。”在与驻村干部、村民一起克难奋进的同时,他还积极充当联络员的角色,定期向局里汇报该村精准扶贫情况,反映问题,积极争取上级单位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并督促局里有包保任务的干部每月按时和其结对的贫困户进行联系和沟通,指导他们填好《“一建两扶三保”政策明白卡》和《扶贫手册》等资料,将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的做事态度融入到扶贫工作中的每一寸肌理。

以情扶贫暖人心

李红日是土桥村的一个贫困户,家里一共四口人,夫妻两人文化程度不高,在镇里水泥砖厂打工,两个孩子正在读小学,为了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小两口基本上把打工赚来的微薄的工资都花在了孩子身上,自己吃穿都是非常简单,更谈不上有什么积蓄了。

李金第一次到他家,被摇摇欲坠的屋顶房梁、破损的土泥墙、坑坑洼洼的地坪吓了一跳,还没等他开口讲话,李红日一把抓住他的手:“这位同志,你来得正好,前几天下大雪,俺家房子压垮了,你可得帮帮俺啊!”李金拉着他的手,说:“您放心,国家对于困难家庭住房是有政策的,以您现在的情况,是可以申请住房改造或异地搬迁的。”接着,他帮李红日一条条解释分析相关政策,并迅速向村委反映该户情况,同时协助村里将李红日一家暂时撤出危房,安排至安全住处。几天后,李金刚踏出一家贫困户的大门,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喂,是李主任吗?我是李红日,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上次我申请住房改造,已经被批了,真是谢谢啊,要不是您,我们一家说不准到现在都还在屋里头吹风,谢谢……”“您客气了,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以后您有什么困难或者不清楚事情可以随时联系我,别见外!

贫困户饶忠视力残疾,上有80岁的老母亲,还有一个精神受过严重刺激的弟弟,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村里人把这一情况和李金诉说后,李金通过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帮助饶忠争取到了每个月有500元的村级环境卫生公益岗位,并协助其拿到3000元中药材开垦种植和鸡牛养殖补贴,同时向单位领导求支援,捐赠了5箱蜜蜂养殖款。

贫困户李敦根手腿残疾,但人很勤劳,李金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帮助申请扶贫贷款,助其成立家庭农场,购买小黄牛12头散养,两年内可创收6万多元,脱贫不再是困难。

通过发动单位领导干部为贫困户奉献一点爱心活动,李金为家中子女都有精神病的贫困户柳善强筹集到了奶粉、营养品等慰问物资,为“五保户”老人李敦芳筹集到了冬夏季穿的衣物等等这些举措,让贫困户与驻村干部李金之间心离得更近了。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当一件件惠民实事得以落实,一个个承诺纷纷兑现,村民见到他都格外热情“小李啊,这是刚摘的地瓜,你拿几个回去尝尝。”、“我家娃考上大学了,来我家热闹哈。”正是这样的扶贫情,将李金和土桥村村民牢牢系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脱贫攻坚的道路越走越顺畅。

在他来到土桥村的半年里,为35户贫困户家庭建立了结对帮扶脱贫巩固方案,对村里9位残疾人、26位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以及6名“五保户”,通过申办低保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和申报五保供养等方式,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

以脑扶贫促发展

精准扶贫除了经济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扶志和扶智。为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李金与村干部一起组织“屋场院子会”“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三关爱主题实践”“插秧比赛”等活动,采取宣传引导送志气的方式,营造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针对村里留守儿童暑假没有玩耍场所的问题,他主动联系孝感市审计局,提议将局里更新换代的旧电脑二次利用,捐献给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李金和扶贫同事们为贫困户一家家量身制定脱贫方案,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扶贫公益培训学习技能,学成后,他与村里引进的企业主动联系,帮贫困户争取就业机会。要想实现脱贫后不返贫,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发展产业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收才是长远之计。为此,李金和村干部一遍遍讨论着土桥村的产业规划,经过村委讨论,征求了全体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成立了大悟县东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扶贫资金投资330万元,建成占地300亩、集葡萄、花卉、养殖、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试验区;建成油茶基地,流转山场200亩,项目投资45万元,种植油茶苗2万株。流转土地除开贫困户租金外,还带动20户贫困户劳力就地务工,确保扶贫户打工不返贫。以村集体收入达标为目标,5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项目如期建成并网发电,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万元,产生的经济效益直接反哺给贫困户,让这个经济薄弱村有了可持续的经济收入来源,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其中有事做、就近就业有钱赚。

在这半年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李金把驻点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做到带着感情融入,带着真心办事,以前的“心宽体胖”已不再适合他了,因为他变得更加高大坚实了,正是这个远离家人、远离城市,把激情和希望播撒在这片乡村土地上的人,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寄托,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带领当地群众共同摘掉穷帽的致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