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风采

【百名会员企业家风采展示】刘全业:倾心职教二十年

信息来源:李洪坤   发布时间:2021-07-28   浏览次数:4106

刘全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民建会员,湖北省中华职教社社务委员,湖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随州市二三届政协委员,民建随州市委市直四支部主委,随州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合作学院院长,定西市洮河高级职业中学法人,深圳市汇鹏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全业同志是职业教育广阔天地中一位辛勤的耕耘者、坚定的守护者。二十年来,始终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凭着高度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凭着对职业教育的满腔热忱,不畏艰难、大胆开拓、锐意进取,从适应社会需要到订单式培养,从封闭式教学到升学就业双选择,在职教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实践探索,为随州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硬是把一所普通中职学校办成了职业教育集团,培养了10000多名学生升学和就业,先后获湖北省人社厅颁发先进就业单位、职教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湖北省中华职教社“社员之家”称号。

初心不改,奔赴职教坎坷路

鄂北随州,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并以擂鼓墩出土的曾候乙编钟闻名于世,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泉,滋润着随州的教育沃土。在办职业教育以前,刘全业在随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任业务主任,主要从事劳务输出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刘全业发现自己输出的劳动者绝大部分没有专业技能,不适应现代企业需要,企业发展也因劳动者没有相应的职业技能而受到制约。这时,刘全业正好看到一篇关于黄炎培立志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投身教育,唤起民众,创建中华职教社的文章,触动很大。几经思虑,他多方筹集资金、顶着风险和压力,于2001年11月创办随州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自此,刘全业便一头扎进了职业教育生涯并致力于职教事业。

刘全业创办职业教育可谓筚路蓝缕。虽说当时随州专汽产业的勃兴,带动了随州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毕竟缺资金、缺校舍、缺师资、缺生源,没有任何模式可借鉴,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始他把学校设在市科技局办公楼里教学,没老师他去请,没学生他去招,艰难起步。把学校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2002年,恰逢随州铁树纺织集团改制,刘全业抓住机会,在随州铁树技工学校的基础上整合资源,随州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才有了正式规范的校园。在专业上他另辟蹊径,开设纺织专业,为随州纺织行业输送近500名技术操作工。这一年,刘全业准备和爱人结婚,由于学校急需购买实训设备,资金有限,在和爱人商量后,得到爱人的支持,决定将婚礼推迟一年举行,把准备结婚的钱全部拿了出来,购买电脑、数控等实训设备,添置教学用具,整修校园。

然而,好景不长。2011年暑假正在招生期间,学校因城市开发面临拆迁,限期一个月搬迁。刘全业刚稳定的职教事业又起波澜,他只得东奔西跑,费尽周折在原老火车站办公楼找得一处安身之所,将学校暂时搬迁到这里过渡。

倾心浇注,种好职教示范田

在最困难的时刻,刘全业始终把握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适应社会需要,打造精品蓝领,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2007年3月,随州职业教育进行资源整合,随州市教育局将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12所中职学校进行整合,组建湖北现代教育集团。随州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湖北现代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参与集团化办学。刘全业的职教事业才如虎添翼,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为响应国家大力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号召,2008年,刘全业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多方筹集资金880万元,自建校舍,创办“定西市洮河高级职业中学”。2017年,刘全业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与定西市电大联合办学,共同举办“定西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成为定西市有影响力的一所中职学校。根据甘肃省学生自身的思想状况,提出“让我们的学生走出甘肃,面向全国。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升学一人幸福一生”这一办学理念,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和职业发展规划。

2013年,随州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整体搬迁至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内,为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和储备大专生源。2016年,经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批准,由随州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组建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合作学院,作为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单独进行招生、教学和日常管理、实习就业等教学业务。面向全国招生,截止目前,培养了2500余名大专生。

刘全业把对职业教育的热爱,全部熔铸于自己从事的职教事业中,用自身一点一滴的思想和言行诠释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信仰。在行政干预越来越弱、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职业教育规模小、效益低、资源分散、竞争力弱的问题已经成为限制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在许多职校合并或撤销的时候,作为职业教育的守望者,他一直坚持着。在办学上坚持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调配相关教师、设备、技术,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做成精品专业,实施产教融合。始终坚信,职教强,则国家经济强。经济强国靠大国工匠,大国工匠靠大国良师,而培养大国工匠的良师就是职教人,把人才培养质量高低作为衡量职业教育成败的重要标杆。

他坚持特色立校、开放兴校、文化活校、创新强校的办学思路,狠抓教学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多元办学,探索综合教育的路径。坚持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相结合,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满足不同人群求知学技的要求。在升学方面,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高考,升入大专院校就读。坚持改革教学模式,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实行一体化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实训学习与工作需要相结合,使得学生毕业之后直接上岗就业。

他适时调整办学方向,在坚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下,根据中高本一体化升学瓶颈越来越宽广,中职生升学意愿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由“就业教育”迅速向“技能高考升学”转变,体现了“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这一新的办学方向。

他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日常教学管理中,根据不同家庭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分类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用他的执着和睿智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书写着对职业教育的情怀和守望。

爱心筑梦,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不论是在工作、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刘全业总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总是千方百计为学校各项工作发展奔走,为部门、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招生是职业教育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现实中,招生面临诸多困难,刘全业率先垂范,带领招生队伍,跨省穿市、走乡串户。自2016年起,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合作学院共招收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山西、四川、贵州、江西、湖南等外省学生2500余名,招收随州周边地区中职学生1500余名。对于贫困地区学生,他一律实行学费减免,确保每一位贫困生都能上学。近年来,仅甘肃籍贫困生每年减免学费20余万元,大凉山贫困生每年减免学费30余万元。

“厚德重能职教先,寸烛微光不畏艰。授业无声树桃李,求特创新开新篇。”为保障和方便每一个学生成功就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刘全业成立了深圳市汇鹏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毕业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该公司先后为中国水电五局、福州住电电装(汽车)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公司、深圳中信通讯公司、广东高速公路集团、深圳港大医院、随州第一人民医院等企业输送近万名毕业生。通过严谨的管理,过硬的办学质量,更注重毕业生的就业跟踪服务管理和创业指导。

2019年,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医院--文帝医院组建,急需大量助理护士,刘全业选派了500余名护理专业学生到该医院转科实习九个月,大大缓解了该医院开业之初的用工需求。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爆发,刘全业组织150名医护专业毕业生和实习生参与一线抗疫。2020年5月,疫情好转,刘全业与深圳市疫情防控部门紧密配合,费尽周折,亲自开车带队到深圳安排近200名护理专业学生,到深圳港大医院等深圳市大型三甲以上医院实习和就业,缓解了深圳市部分医院当时的用工荒。另外,他通过外地学生户口迁移政策,引导近500名毕业生在随州本地落户,安心在随州就业和创业。

2016—2018年招收了300余名四川大凉山山区彝族学生,到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日制护理专业学习,这些学生都是在四川没有考取全日制大专的学生。这些大山深处极度贫困的学生,在刘全业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艰难求学,毕业后,大多数学生返回大凉山,回报家乡,参加当地基层医护工作,极大缓解了大山深处缺乏医护专业技能人才的现状,同时这些学生也是大凉山贫困山区实行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2016-2017年招收了70余名新疆阿克苏地区汉族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刻苦学习专业技能,在实习期间,引导他们到深圳沿海城市学习,学习先进的基层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启发思维,让他们毕业后回到新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刘全业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笔墨,对职教事业的执著追求,带着他的职业教育梦想,团结和带领他的职业教育团队,为职业教育事业和乡村振兴再创事业新辉煌,书写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