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是社会公益性的卫生单位,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最基层组织,承担着以初级卫生保健,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和管理,危重病人的初级救护和及时转诊,家庭康复指导工作等10余项工作任务,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在今年春季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村卫生室充分发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基础作用,为疫情有效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疫情防控虽然持续趋稳向好,但在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常态化工作中,也暴露出作为疫情防控重要环节的村卫生室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是: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村卫生室与村委会合并后房屋产权不清,房屋选址、结构不合理。部分卫生室没有公有化房产,有的卫生室甚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砖混结构平房,年久失修,漏雨十分严重。
二是村医青黄不接问题十分突出。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证\执业护士占22%左右,年龄50岁以上占14%左右;60岁以上占14%,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与此同时,乡村医生年收入平均约2.2-2.9万元/人,整体收入低,致使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愿意从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紧缺。
三是建设资金短缺。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短缺。调研中发现,部分乡镇在村卫生室建设中没有任何投入,县区级财政投入也杯水车薪。
四是疏于管理。部分卫生院对村卫生室没有实行一体化管理,各自为政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
当前,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专家估计,新冠病毒将在几年时间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我们相伴。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除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外,亟待补齐村卫生室建设这一短板:
(一)切实加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评估我全省村级卫生室建设情况,严格对标村《湖北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湖北省“五化”村卫生室评审标准》和《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象手册》要求建设,对于不达标的村卫生室在年内全部实现建设达标,配足医疗设备,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二)合理设置乡村医生岗位。严格乡村医生配置和准入,确保每个村卫生室有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同一卫生室有2名以上乡村医生的,鼓励配备至少1名女乡村医生,中心村卫生室至少配置2名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必须在注册行政村村卫生室执业,对符合村卫生室设置规划没有乡村医生的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采取统一调配方式解决,确保各行政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全覆盖。
(三)加强村医培养。根据乡村医生需求计划,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向大中专院校或社会招聘等形式,提前做好即将空缺乡村医生岗位的人才储备工作,保障空缺乡村医生岗位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能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经县区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允许返聘后再注册继续执业。
(四)转变乡村医生身份。明确乡村医生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建立乡村医生区管镇聘村用机制。对在村卫生室工作年限较长、业务水平高、群众反映好且取得执业助理及以上执业资格的在岗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在使用事业编制和聘用人员控制数招聘工作人员时给予倾斜政策待遇,优先录用。
(五)保障乡村医生待遇。把现行的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一般诊疗费补助和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等专项经费整合,调整为乡村医生薪酬主要由财政投入,建立乡村医生的薪酬制度和养老制度。实行乡村医生工资绩效核算制度,收入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
(六)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产权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村卫生室的法定代表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统一人员管理、统一准入退出、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履行对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职责。
(七) 加大村卫生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村卫生室建设中,市、区、镇财政按照比例安排了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村卫生室建设。同时要像整合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一样,动员有条件的村委会、个体业主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慷慨解囊,扶助村卫生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