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侵袭武汉,迅速蔓延,保卫湖北保卫武汉的战斗随即打响,民建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主动投身抗疫大战,参与一线救治,踊跃献计出力,展现了民建的担当与作为。
抗疫前线救治生命显担当。民建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有众多医护专家会员来自地处疫情“风暴眼”——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的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他们牢记“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的使命,始终坚持奋战在一线,极力救治患者,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赵雷承担了协和医院传染病病区、新冠肺炎专治病区、红十字会医院院区(定点医院)等多个部门的救治工作,从除夕到清明,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极力救治病人。他就是那位感染了14位医护人员的“超级传播者”的主管医生,经过他的精心治疗,病人的情况得到缓解。协和医院口腔科专家刘加荣,疫情期间被派往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协和医院西区担任病区副主任,连续工作两月,收治病人近100例。梨园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李中明疫情期间主动报名驰援雷神山医院,成为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与大家一道出色地完成了救治工作。同济医院外科医生王超主动请缨,在发热门诊工作3周。梨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罗会舟连续3周奋战在发热门诊,共接诊400余人次。协和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长许娟娟从输液室转战到留观病房,再到急诊科,一直奋战在前线。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护士长彭昕组织成立“安心中转站”先锋队,全力为一线医务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为民服务勇挑重担显魄力。居家隔离期间,杨广笑、汤俊芳等多位会员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担任所在社区的志愿者,为居民团购分发物资,为行动不便者送货上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汤俊芳老师作为华科NCP志愿者服务队成员,疫情期间帮助患者联系就医,帮助抗疫物资捐赠方与社区、医院对接;会员陈俊华在社区、隔离点和湖北心协心理热线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会员陈登奇积极参与公益大讲堂,进行了《后疫情时期生活中自我防护专题指导》,在线服务人数逾25.56万人次,对居民的日常防护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
危难时期建言献策显责任。疫情爆发以来,民建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成员积极为抗击疫情建言献策。民建同济校区主委颜巧元撰写了《关于将军运村改造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属医院的建议》《关于请求大量增加护士人数驰援湖北的紧急建议》《关于仓舱医院中成立患者互助小组替代部分护理工作的建议》等十余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会员胡家胜撰写了《建立堵疏结合的疫情防控体系》《关于启用大学宿舍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收治点的紧急建议》《新冠肺炎对我国实现全面脱贫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等。会员罗会舟与颜巧元合作撰写了《关于给予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心理支持的紧急建议》。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刘小虎及团队为应对新冠肺炎首次提出并发起了“防疫住宅(建筑)”研发应用项目,他们为疫区居民量身定做的《新冠病毒期间住宅防疫简易手册》通过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智库”提交给了武汉市防疫指挥部,并将前期研究成果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向社会公开,引起了广泛关注。
科研攻关助力抗疫显身手。1月中旬,新冠肺炎在武汉出现明显人传人、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且有向外输出的趋势。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史河水教授团队联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放射科,通过网络首次发布《武汉19-nCoV肺炎影像学表现初探》,探索出COVID-19肺炎患者在病程不同阶段的CT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2月24日,史河水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柳叶刀》子刊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上在线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Radiological findings from 81 patients with COVID-19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此乃四大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发表的第一篇新冠肺炎大样本影像学表现原创性研究文章,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疫情期间,协和医院会员颜巧元与护士团队合作,开展临床护理、病房管理等有关新冠肺炎医护科研工作,合作撰写相关论文5篇,其中一篇已在线发表(Critical Care),两篇被录用。公卫学院会员杨年红教授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妇幼人群居家膳食/喂养指导建议》的审核修改。
募捐义举投身公益显爱心。疫情爆发以来,会员陈登奇联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健康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发起“关爱生命、全民抗疫”健康公益行动,组织爱心企业捐赠价值300万元的防疫物资,其中陈登奇个人及创业团队捐赠超过50万元。会员颜巧元从海外募捐口罩16000个、护目镜1000个、防护服 2000件。胡家胜多次为同济医院一线医生募集KN95口罩。
网上教学保证质量显优势。当疫情不期而至,常规教学无法开展时,民建华中科技大学教师会员认真落实教育部和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部署,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云课堂”、“网课”等在线远程教学,确保教学质量。颜巧元老师录制的《护理科研》慕课为校内外学生提供了远程学习的平台,疫情期间,学员增至9534人,慕课开展线上讨论及测试多次,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添加新的知识,特别添加新冠肺炎相关实时科研成果信息,以提高学习的实时感,提升教学效果。杨广笑老师本学期同时承担了三门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他克服重重困难,全部开设了网课。为在特殊时期保证教学效果,杨广笑老师每天花大量时间进行备课、录课和答疑,没有一丝懈怠。他表示在这特殊时期,一定会尽全力保质保量地完成线上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