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服务 社会公益

民建恩施经济开发区支部送法下乡

信息来源:康银蔓   发布时间:2018-07-20   浏览次数:1244

鲁律师,农村进城落户人员老家的宅基地怎么处置?”“李律师,外嫁女户口未迁走的,离婚后是否能回原村享受宅基地?”“陈律师,一个户主两栋房子,分别给儿子和出嫁的女儿,算是一户多基吗?女儿能合法继承吗?

717日,民建开发区支部与恩施市政协政法联络组一行8人到熊家岩洞下槽村开展产业扶贫调研,为村支两委、尖刀班,就精准扶贫、乡村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带着问题的村支两委、尖刀班及村民们抓住机会寻求专业法律解答。

调研组通过座谈会及屋场会了解到,村支两委及尖刀班在农村分户、一户多宅清理、农村养老、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及交易管理工作中因为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新老政策冲突问题及政策吃不透等问题而产生的疑点、难点问题较多,村支两委、尖刀班及村民都纷纷表示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条款来界定问题的本质,从而保证自身及集体的的利益不相冲突,不受损害。

以联信律师事务所鲁诚为代表的几位律师,从专业的角度,结合当前法律政策耐心细致的解答所有问题,并站在整村利益角度,具体、客观分析:很多进城农民常年在城市生活甚至定居,而宅基地不能流转造成的困扰,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另类乡愁”。一方面,目前中国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并落户城镇,在农村的住房只能闲置,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空心村”“空心房”,造成严重的农村宅基地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目前的法律法规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有诸多限制,比如《土地管理法》就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住房。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限制导致农民无法获得合法的土地收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村规划,建议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要坚持党的十九大指出的因地制宜、统筹扶贫,结合各地区不同现实情况,推广扶贫经验,总结共同点,并及时上升为法律,要以法律保障精准扶贫的有效开展,在法律上明确精准扶贫的法律地位、方针政策、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促使扶贫工作有序进行。

屋场会上,恩施市交警大队岳艳就文明行驶、依法行驶以具体案例给在场的40多位村民上了生动的一课,要求大家珍爱生命,安全驾驶,远离事故伤害。

调研组建议: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关键阶段,要坚持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掩盖大多数,就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纳入法治化轨道,让法治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

深夜十一点半,调研组在村民们满意的掌声中开心的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