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刘成奎:顶层设计绘蓝图 持续发力正当时

信息来源:刘成奎   发布时间:2025-10-31   浏览次数:21

中共中央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并为此进行了长期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如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强调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明确分三步走实现十个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基本实现当年提出的2025年目标,即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回想当年,《中国制造2025》甫一提出即引起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并对中国科技创新与国际技术合作极尽打压之能事。但是党中央与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谋划、精心布局,坚定地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工作,确保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由2015年的1.42万亿元递增为2024年的3.63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全社会研发强度由2015年的2.0%递增为2024年的2.69%,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数量世界第一。2023年全球研发投资TOP2000企业的中国研发投资总额为2405亿欧元占总投入额的19.1%。

正是持续性的科技创新投入带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点式突破与热带雨林式发展,并将我国产业发展重点引领到“制造业”这个正确方向。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的有效专利占世界的2/3,氢能专利的综合竞争力超过日本,全固态电池商业进程加速,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速度世界最快,PC版Harmony OS彻底打破了美国垄断,开源DeepSeek-R1以低成本优势震惊世界,在很多领域的科技创新中美差距逐步缩小甚至实现了反超。尤其重要的是,中国的科技创新逐渐由过去的供给主导演变成市场需求驱动,而且在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后,又带动了更多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有点类似于英国工业革命前夜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变革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中重点论述了如何优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将科技创新重点由“十四五”期间的“一般制造业”转向“十五五”期间的“智能制造”,包括低空经济、深地经济、深海经济、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半导体、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等具体创新目标,由此为市场主体的科技创新指明了努力方向,也指明了我国未来支撑体制机制优化的重点与方向,进而必将再次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事实上,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发展突出成绩,正是我们坚定地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指示,坚定地坚持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系统性观念、协同性思维思想,正如《习近平经济文选》指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财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