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园地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参政议政存在的五个问题与原因分析

信息来源:田昌富   发布时间:2013-12-30   浏览次数:7529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体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从现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民建作为参政党,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未来7年的任务,毫无疑问,就是围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到2020年这一任务,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但是,要跟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跟上改革转型的新步伐,跟上改革创新的新潮流,我们必须认清自身参政议政的不足,坚持问题导向,找出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一、   参政议政存在的五个问题之表现特征

参政议政五个问题的提出,一是基于本人15年来的工作实际与感受,通过数千篇参政议政与社情民意材料中发现的问题,二是从15年的参政议政效果与实绩引发思考得出的结果,三是从社会、时代、人民、执政党的客观历史要求及参政党的自身政治与历史使命,反思工作不足、工作差距而得出来的认知。

1,政治鉴别力较差。政治鉴别力就是对政治的判断能力与把握能力,是参政议政的政治基础。政治鉴别力的前提条件有五个,一是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最基本理论的理论武装,基本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二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体系的精髓与原著核心,有较系统的掌握,有一点唯物论、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知识,这是最起码的本钱;三是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有理论武器;四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基本常识,内行要全懂,外行也不能一问三不知;五是具备高尚的情操与政治觉悟,大是大非问题清楚。我们具备了这些吗?没有具备这些,说明我们的政治鉴别力还差。如果有人问“三个代表”、“三种势力”、“三种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核心是什么、邓小平的理论思想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等等,如果我们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很难说,我们有政治鉴别力。钱多不等于政治鉴别力,权大也不等于政治鉴别力,特殊名义与特殊身分不等于政治鉴别力,学历高,资历老,也不能与政治鉴别力划等号。如果我们写一篇提案或调查报告,没有最基本的政治理论思想,没有最基本的理论思维武装,没有最基本的政治水准,就不能说我们的提案或调研报告有质量,有的也许写成了一篇提案,但你的深度、强度、精度、广度、浓度,能代表一个参政党的水平吗?别人说你写的好,多半是恭维之美言。庄子说,美言不信。有时候,我们是王婆卖瓜,自己说自己写的好,夜郞自大,自吹自擂,自己给自己评奖,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有时候,是矮子中挑长子,好中选好很勉强,把不怎么好的参政议政材料也评成了好的,你好我好大家好,你不说我脸麻,我不说你脚大,实际上,是为了要面子,表功劳,图表现。参政议政之政治鉴别力差的表现形式有几下几种:一是没有理论思维,没有方法论;二是没有理论本钱,最起码的政治水平欠缺;三是盲人摸象,划地为牢;四是世界观、价值观不正确;五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无所知,唯上,就是看上面的风声与脸色行事,唯书,就是吃老本,凭习惯思维,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严重,表现出消极的人生观,发泄私愤,牢骚满腹,吃肉骂娘等等。

2,政策水平偏低。政策水平就是对政策法规的认识深度与知晓的程度广度,是参政议政的知识要求。执政党在做什么?在某些方面、哪些领域有什么政策?中央政策是什么?地方的政策是什么?新政策与旧政策的差别何在?纵向的政策与横向的政策如何比较?政策的系统与空间是什么?政策的创新点在哪里?我们知道吗?不敢说知道;我们知道部分吗?也不敢说知道;我们不知道的多,知道的少,这是事实。原因有三点:一是我们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信息不对等;二是政策多数相对是所谓的秘密,要求公开,但有的部门与政府就是不公开,他们觉得公开就好像失去了什么权利似的;三是我们不去主动了解、学习和掌握。但这些不能成为我们政策水平低的理由。有时候,我们往往面临这种情况:一个劲的调研,一个劲的布局考察,一个劲的开会研究来研究去,一稿二稿三稿四稿,但执政党的政策早就提了,早有了,我们在做事后诸葛亮,打马后炮,做无用功,送出去的东西,让人觉得我们的政策水平太低,让人掩鼻,但人家又不好说,只好接受,还说一堆好听的话,说我们的提案好,说我们的调研及时,但随后,你的材料就进了废纸箱。这是很可笑很悲哀的事。我作过统计,我国的政策,中央一级,每年出好上百份,省级的也是好几百份,还加上地市级的几百份,新压旧,旧上又推新,层出不穷,执政党的抓手就是出政策,新政策出来后,传达贯彻,督办落实,检查评比,通报各级,所以,有些机构与官员,基本上就是在围绕政策转,执政党机构中有政策研究室和督办室,就是专门起草新政策和督办政策落实的,试问,我们对政策知多少?国家层面的法律有170多部,法规有500多部,省级地方法规有约7000多件,我们作为参政党一员,参政议政要参到重点上,议到关键处,我们对数以千部的法律法规所知多少呢?所知太少。我们在参政议政时,我们敢说对这方面的政策法规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吗?做了部分的学习了解吗?不敢说。每年评的那些优秀提案,有多少不是马后炮呢?值得深思的是,年复一年,改进并不大。当初黄炎培先生到延安去,著名的毛黄谈话,就是谈政治,谈政策,谏有用之言,献有用之策。我做过研一项研究,发现100份提案中,能转化成政策要点,或被执政党作为政策采纳的,仅为3%左右,说明我们做了好多无用功,参政也没有参到点了上。

3,系统化机制缺少。系统化机制就是运用信息化系统化理论指导参政议政、从而建立并形成的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参政议政责任体系与制度体系。无论是政府出题、参政党调研,还是政协征集,参政党搜集,无论是领导点题、我们调研,还是课题下发、下级调研,都应有个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责任体系,是参政党的政治责任贯穿到参政为民中的具体表现,制度体系,除了配合政府出题、政协征集之外,我们应当还有自己的特色。从参政议政的表现形式到程序,除了按部就班的进行之外,也应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从提案的系统性到产生的科学性,在一套措施,有散兵作战,也要有团体做战,既有激励机制,又有政治责任,把制度体系与责任制度,通过量化方式,变成具体的科学的工作抓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当有参政议政的量化指标,而且要有高水平的参政议政成果,民建各级负责人,应当在参政议政上有所作为,有所表现,有所贡献。现在的问题是,每年按上级的题目去征集,每年写提案的也就是这几个人,几张老面孔,没有新作,更无新意,上级的出题,也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定的是个大范围,如果按所征集的题目去做,这种命题作文,也可能是千篇一律,因为是一个文件管多个参政党,所以每年两会,提案机构还要来协调,要你们哪几篇,不要你们哪几篇,因为别的党派也写了。这与我们自身的参政议政系统机制有关系,如果我们在参政议政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系统与特色,变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化,成为我们的科学流程与主要业务,就会产生更大的生产力效应。比如沿江铁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农村费改税湖北税律问题,芙蓉西沿江高速公路等,都是我们的杰作与成功范例。由于系统化机制的缺少,也是我们参政议政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所在。每年的提案不少,课题很多,但质量却不高,因为都是短期行为,一年的参政议政就是为两会交差,为双月座谈会去发个言,今年的会开完了,提案办完了,走个过场,大家也就都忘了。参政议政没有科学统的体系制度,造成了大量的应景之文,应时之作,应付成了参政议政的一种常态。有些人为了交差,临时抱佛脚,临时交不了差的,就不交差,反正也没有去追究,去过问,没有制度来管人管事管参政议政,缺乏制度考量与机制衡量,如果有了制度,就会有人说,某某,你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几年几届,没写一个字哩,乐意当个二传手,做个传声筒,这不是失职吗?有的甚至交空卷,交白卷,这可以说是参政党成员的失职,试想,在这种机制体系下,如何建立参政议政的长效机制呢?

4,参政文风须改进。参政文风是通过参政议政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参政文风好不好,直接反映的是参政党形象与政治立场,应当高度重视。多少年来,我们没有提参政文风问题,但随着参政议政工作的发展,参政文风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据本人了解与观察,参政文风有以下表现:一是文过饰非,只讲一般的问题,只讲上面出了题的,对重大社会问题,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对改革开放需要回答的问题,对执政党掩饰回避的问题,对历史前进的疑虑问题等,不敢说,不愿说,不想说,顾虑重重,这实际上是政治把握能力不强、政策水平差的表现;二是人云亦云,说些不疼不痒的事儿,说些无足轻重的事儿,说些已经说过的事儿,说些顺耳好听的事儿,说些无关紧要的事儿,以至于一大堆提案或调研,没什么作用,分管的执政党负责人不愿看,不想看,看了也白看,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没有新意,没有创新,没有参考价值;三是调查研究不深入,不认真,不仔细,提案或调研材料,网络上有,报纸上有,杂志与书籍中有,讲话报告中有,电视广播中有,有的提案与调研报告,根本没有经过细密的调研工作,没有调查的底稿,没有调研的台帐,没有调查的过程,如果调研,也只是走马观花,敷衍塞责,浅尝辄止,比较漂浮,没掌握真实第一手材料,写提案东拼西凑,大行剪贴、复制、抄袭之事;四是参政议政文稿空洞,内容不实,数据不准,情况不明,多数是二手数据二手材料,有的是一些课题的副产品,是通过学生或助手提供的东西,根本不是原始的第一手数据与第一手材料,有些提案与调研报告,与其昏昏,使人昭昭,似是而非,自欺欺人,交差了事,自我感觉良好,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不是工作方法问题,是工作态度问题;五是挂名代写较普遍。参政议政,除了必须用党派名义之外,应当多用实名制,提倡广大会员、各级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以党派名义任职的人士、领导人员等,亲自调研,亲自思考、亲自调研、亲自动笔、亲自参与其中,不要挂名参政,不要当传声筒,不要当甩手掌柜。比如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几年几届,就是开了几次会,坐了几天会场,有时要发言了,要开会了,平时不履职,不尽心,不吃苦,不用功,临时让手下的人或秘书或机关组织凑合一篇,去发个言了事,与其说是工作忙,不如说是参政工作作风与参政工作态度需要改进。当然,代写与挂名有时候也确实难免,但遇到这种情况,作为被代写者与挂名人,应当慎之,你说的这些,心中有底气吗?你参加过实地调研走访吗?你了解真实情况吗?你所说的数据与事实,是如何得来的呢?你作为代表者,是不是参到了点了上、议到了关键处呢?如果心中没底,那最好是自己去调研吧,因为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5,素质水准要提高。素质水准是参政议政所具备的各种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要求。提高参政议政素质,是时代、人民、社会、改革赋予参政党的要求,这不是要不要素质的问题,而是必须提高素质的问题。素质水准好不好,高不高,直接关系到参政议政的质量与效果。参政党有什么作用?难道仅仅是人们所说的“花瓶”作用吗?难道仅仅是做些无关紧要的日常小事吗?肯定不是。参政党的作用,就是要起到参政的重要作用,而没有高素质的参政水准,是发挥不了参政党的优势作用的。素质水准分为整体素质水准与个人素质水准,现在来看,参政议政水准,整体性较差,个人作用较强,回头看看,十几年就是那么几个人在写,写来写去,也没有大的突破,而且这些专家教授或官员们,各有各的事,他们也有难言之苦,苦于敷衍,有时候不得不交个课题的副产品交差了事。广大会员、代表人士、各级会的组织之整体参政议政水准,亟待提高。要改变目前的少数人参政、总是那几个人写提案的状况,应当从参政党建设的高度来布局提高参政议政整体水准的工作。参政议政素质水准不高的表现有几个几种:一是视野不宽泛,只见枝叶,不见森林,家长里短,日常琐事,小家子气,没有普遍性,更没有代表性;二是主观偏好强,提问题,写提案或社情民意,不是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与角度,而是以个人的好恶意愿、以个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参政议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了社会,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参政为民,说白了,就是参政议政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三是能力不足,学习不够,有的人也想把提案写好,也想写一篇象样的社情民意材料,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只能勉强为之,交差了事,他们有一定的政治热情,也有参政议政意愿,但学习不够,能力有限,需要通过体制与制度,加强培养与激励;四是动机不正,思想不纯,有的人加入参政党,说白了不是为了参政议政,也不是为了参政为民,而是参政为己,参政谋私,想找个圈子,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不足多论,问题是既然加入了参政党,就不能来谋取私利,更不能动机不纯地来参加参政议政。有的人开始加入参政党后热情高,后来发现没有捞到政治资本,没有给他们带来一种利益愿望,就慢慢冷淡了,会不参加,或者来开个会,露个脸就走人,提案不写,调研不搞,有的还公然提出退出组织,有的人很明显,加入参政党,就是为了找平台,找后台,找关系,拉圈子,寻求保护伞,捞取政治资本,一旦这些东西满足不了他们时,他们会比普通人都不如,更谈不上参政为民了;五是专干人员参政议政业务水平低,工作得过且过,认为参政议政是有关部门的事,是少数人的事。参政党机关应当倡导一种中心工作机制,一种主体工作制度,一种全方位全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参政议政工作中心化,主体化,细化量化。有的人做了几年的专干,做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专干,一次调研没搞,一篇提案没写,一份调研报告没写,一篇社情民意没写,除了一些事务性的特定人员外,对于我们的多数专干来说,恐怕也汗顔,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阻碍了这些人潜在的作用?是不是我们的制度与管理还需要改进?是不是思维与方法出了问题?是不是有一种风气在作祟?有的专干,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没有下基层调研,没有接触实际,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没有写一篇社情民意或调研材料,有的人在某个办公室占位几十年不轮岗,这不能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更不利专干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不利参政党的发展与建设,这样下去,一个政党的活力就会衰退,更谈不上参政为民了。

二、   参政议政存在的五个问题之原因分析

上述五个问题之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会员参政议政基本素质有所忽视;培训评奖并非唯一抓手;参政议政工作主体化中心化系统化力度不够;学习调研之基本功尚欠缺;机关与部门的作用应发挥不够。

1,会员参政议政基本素质有所忽视。我们对会员的参政议政基本素质,是不是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来考量呢?以前入会,我们都强调水准层次,比如文凭是本科以上,职称是中高级以上,在某方面的社会和公益做出了实绩,爱会,有参政议政的热情和能力等。近来来,层次有所降低,高中学历、大专学历、有无职称者、个体户、私企老板的人数有所增加,并不说这些人不能入会,条件好,有参政议政能力,当然可以入会,问题是,我们对其参政议政素质进行考量没有呢?有的入会,就是找关系,找领导,走路子,打招呼,甚至出现人情会员,关系会员,素质不高的会员,忽视了他们的参政议政的基本素质,以至于入了会,没法参政议政,这样的人所占比例大了,参政议政工作整本水平就低,参政党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差,达不到现代参政党的参政议政要求。我们认为,衡量一个会员是否合格,主要看他是否符合入会要求和会章所要求的会员素质,看他是否有参政议政的素质和能力,对已经入会的会员,看他是否对参政议政做出了成绩,有人当会员,不知道为什么当会员,一辈子不写一个字的参政议政材料,这不能说是合格。对新入会的会员,应当把是否有参政议政素质和能力作为重要条件,并实行会员预备制,在预备期内看其有无参政议政能力,否则就不应当考虑转正。有的新会员刚入会不久,就当支部主任,就当省委会代表,就想当省委委员,想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而且千方百计的找关系走后门,他们没把精力放在参政为民上。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新会员入会,并不是少数人说了算,考察也不是极少数人去走一趟就定下来,应当有硬指标,有参政议政的重要条件,这样就从入会的关口把住了参政议政素质与能力这一关。各级推荐干部,推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选社会兼职人员,比如特约监察员等等,也不能凭关系来定,而应当重点看其参政议政的素质与能力。社会兼职,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不能当福利来分,更不能长期占位,有的人毫无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占位几届,这种现象应当变,只有改变了,一个参政党才有希望。

2,培训评奖并非唯一抓手。为了把参政议政工作搞上去,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记分,通报,培训,评奖等等,现在培训与评奖是主要办法。但是,几年一次的培训,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一年一次的评奖,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上述办法不可缺少,但培训评奖不是唯一的抓手,应当创新。记分与通报,越来越审美疲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参政党科学参政议政的要求,我们的记分、评奖应当上升到参政党建设的高度、上升到各级会组织的参政为民的高度来综合考核,并在综合考核体系中,加大参政议政的权重比例。考核体系与各级推荐干部、推荐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社会兼职、适当的社会服务扶持、励志基金扶助、奖金等政治荣誉、职务晋升、物质奖励、工作奖励挂钩,如果更要创新的话,可以在省级建立参政议政综合指数,用指数来衡量各地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使参政议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3,中心化主体化系统化工作力度不够。参政议政是参政党的中心工作,是主体工作,是中心任务,是政治责任与历史使命。参政议政是参政党工作的牛鼻了,是关键,抓住了这一关键,就抓住了根本与中心。只要我们与执政党的部门负责人一接触,谈到参政党这一话题,他们都有这样的观点:如果参政党要有所作为,就是参政议政,人家重视你,并不是看你的其他工作,而主要看你参政议政,如果你参政做出了重要贡献,人家就会刮目相看,十分重视,反之,人家就会轻视藐视,认为你无足轻重,口头说重视,也只是表面光溜,这从执政党的角度反观参政党的中心任务与主体思维应当是什么。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把参政议政工作中心化主体化系统化,如果参政党自己都不重视参政议政工作,不把参政议政工作中心化主体化系统化,又怎么会出大成果呢?又怎么能担负一个政党之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呢?我们的思维、情感、心态、工作、资源、观念、责任都用在琢磨参政议政上,把这项工作真正中心化主体化系统化,一个参政党的工作风气也就形成了,一个参政党的政治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一个参政党的历史地位也就体现出来了。

4,学习与调研的基本功有待提高。参政议政的两项基本功,一是学习,二是调研。学习是基础,学习的制度应当常态化,学习的方式与内容要多样化,学习的要求要制度化。执政党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参政党同样要成为学习型参政党。学习是长期的,不是有了学历就不要学习,不是有了职务就不需学习,作为参政党,特殊的政治地位和任务,客观要求要加强学习,不学习就落后,就不能更好地参政议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忽视了学习,学习没有形成制度,没有形成风气,没有形成习惯,这种现象应当转变。调研,是参政党的基本功,是真功,是主要工作抓手。我们的参政调研,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调研不能走过场,不能图表面,不能搞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不能搞一阵风,不能马虎漂浮,不能不讲规律,不能只搞二手调研,不能讲排场,不能简单片面。我们很多会员,还不懂调研的方法,还不肯下调研的真功夫。我们的参政议政水准不高,与调研不深入不彻底有直接关系。调研搞好了,又可以促进学习,把政治、政策、理论和实际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结合起来,才能了解真情况,掌握真数据,把握真形势,倾听真呼声,写出真心话,提出真见解,爱到真欢迎。

5,机关与部门的引领作用要更好发挥。机关与部门是参政议政工作的枢纽,除了一般性事务性日常工作之外,更要多地从参政议政工作的科学化、主体化、中心化、系统化的层面来考虑与布局,把这项工作上升到更高的科学层面,形成一整套的制度、机制、体制、体系与责任。要想更好地发挥机关与部门的作用,就应当创新参政议政工作的新机制,不能老是那些套路与办法。在要思路上创新,要在制度上创新,要在管理办法上创新,要在工作抓手上创新,只有创新,机关与部门的工作职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发挥。

                                                            (作者系民建省委机关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