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园地

【纪念民建成立75周年】关于黄炎培先生“历史周期率”的回顾与沉思

信息来源:陈玉峰   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次数:12789

在中国的民主党派中,有一位先生既参与了民盟的建立,也参与了民建的建立。他就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黄炎培先生。

在1905年10月他出任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在1941年3月发起中国民主同盟并任第一任主席,1945年12月创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并任第一任主委。他的一生和国民党、共产党、民盟、民建等各个党派结下不解之缘。

查看资料,从1940年12月至1941年3月,黄炎培先生等人经多次商谈,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公推黄炎培先生为中央常委会主席。大约在8月间,黄炎培因个人处境关系辞去了主席职务,由张澜接任。11月16日,张澜、左舜生、罗隆基章伯钧四人出面在重庆临江路俄国餐厅举行招待会,公开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组织。1944年9月,民主政团同盟决定取消“政团”二字,改名中国民主同盟。黄炎培先生作为民盟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始终参与民盟的活动,对民盟的成立和发展是尽了心力的。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8月,以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教社”和以胡厥文为代表的“迁川工厂联合会”,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化教育界高级人士和民族工商业者,筹划建立代表他们利益的政治性组织。1945年12月16日,民主建国会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内宣告成立;其基本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民主和建设。民建创立后黄炎培任第一任主委,直至1965年去世,担任民建的党首长达21年之久。

岁月如梭,自中国民主建国会正式成立,如今已经走过75个年头了。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想想黄炎培等民建先辈的事迹以及他们的言论,也是足以值得我们这些民建后人思索的。

黄炎培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在延安访问时与毛泽东主席的“窑洞对”。

据黄炎培先生自著《延安归来》中记载: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泽东专门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家里做客。整整长谈了一个下午。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有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这一席耿耿诤言,掷地有声。毛泽东高兴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这番话,至今仍是至理名言。

黄炎培先生所提出的中国“历史周期率”的论断,实际上是对中国历史循环论的一种归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无非就是在“治”与“乱”的反复循环中,而且,“乱”远远多于“治”,整个历史实际上是静止不动的,恰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言:“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历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历史称不上是历史,是因为“几千年的中国,其实是一个大赌场,恶棍们轮流坐庄,混蛋们换班执政,炮灰们总是做祭品,这才是中国历史的本来面目。事实上,中国任何一次革命都没能使这个历史改变。”可见,黑格尔说的历史,不只是一种时间延续的概念,而是指作为解释人类活动进程的一门学科。以此观之,中国历史不具备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进步的特征。只不过是时间上的流动罢了,这种野蛮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并不足以称之为历史发展。

黄炎培先生在1945年的“窑洞对”里提出的“历史周期率”,道出了中国历史的循环怪圈。如何破解这个怪圈,他结合在延安访问中的所见所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新气象是充满希望的,因此,他希望共产党找到了破解这个怪圈的方法。果然,毛泽东提出了“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我们在建国后,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能够参政议政,广开言路,提倡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等。在“宪法”里明确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而确立了人民主权的主体地位。但是后来发生的十年“文革”动荡,连国家主席刘少奇手举宪法,也没有能免受暴力的冲击,这也说明人民对于政府监督的制度安排是需要检讨、完善的。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在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属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也更加让人深思:民主法治建设在制度设计上,如何更好地进行建设与完善,让黄炎培先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提出的如何破解“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在我们“新时代”能够得到彻底地解决。

(作者系民建仙桃总支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