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关于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3-05-15   浏览次数:5090

 

民建会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评论》编辑部副编审刘成奎反映:从2006年开始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政府努力与农民满意度之间依旧存在一定落差,为了了解新农村建设农民满意度状况,我们在湖北省选择了武汉市汉南区、仙桃市、监利县、钟祥市的四个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社区)共200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40户进行了深度访谈,回收样本200份,其中有效样本173份。

一、新农村建设农民满意度状况

1、受调查地区农民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6.065,其中:农田水利设施平均满意度为5.51,人居环境与公用设施平均满意度为6.65,农业科技与培训平均满意度为5.49,教育平均满意度为4.94,生活能源平均满意度为7.91,文化娱乐平均满意度6.21,医疗卫生平均满意度为6.22,惠农政策平均满意度为5.99,社会保障平均满意度为4.99,社会信息平均满意度为6.44,乡村管理平均满意度为6.07。拉低了农民满意度指标值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满意度较高,而基础设施后期的管理维护满意度偏低;社区很多路灯无人维修而且经常不亮,网速慢、网费高;农村有关的科技培训与推广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中小学生上学路途较远、师资水平不够、各类隐性杂费偏高;社区图书馆的图书藏书少、更新慢(甚至多年没有更新)、开放时间有限,以及老年活动中心开放少;部分社区医疗点的医生水平不高、药品准备不充分等,尤其是部分社区医疗点不能完成儿童医疗;对涉农免税政策不太了解,如增值税中对农产品的优惠;社会救济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如人情救济等)、对困难户五保户救济力度不够;因地理距离较远农村报刊传递成本较高、便捷性较差,以及农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度较低;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没有真正落实。

2、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满意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低收入农民(家庭年收入1万以下)的综合满意度为5.09,中等收入农民(家庭年收入1-4万)满意度增加为6.69,高收入农民(家庭年收入4万以上)的满意度降为6.53。这也证实了农民满意度需要一定的收入作为基础,但是并非与收入呈正线性关系。原因在于收入水平不同的农民享受基本公共产品与服务、参与乡村管理的机会存在差异。

3、农民受教育程度增加,农民满意度呈现一直递减趋势。小学程度农民满意度为6.36,初中程度农民满意度为6.27,高中程度农民满意度为4.49,这说明随着农民教育程度的增加,其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要求会越高。

4、男性农民的综合满意度(6.34)高于女性农民的综合满意度(5.23),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男性农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明显强于女性农民。

5、农民年龄增长,其满意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39岁以下年龄组的综合满意度为4.5640-54岁年龄组的综合满意度为7.0655岁以上年龄组的综合满意度为6.66。其原因在于现有社会保障对老人照顾较多,而年轻人的期望值较高。

另外,结合对农民的深度访谈发现,农民最需要的公共产品排序依次为义务教育(75.4%)、基本医疗(56.2%)、社会保障(51.2%)、信息服务(45.8%)、农业科技服务(40.1%)、村务公开(38.5%)、社会治安(28.8%)、环境保护(15.8%)、文化娱乐设施(15.1%)、体育设施(13.2%)。对当前干群矛盾产生原因,有78%的农民认为是干部腐败,有60.1%的农民认为是干部选举不规范,有55.9%的农民认为是干部作风与工作方法。对过去一年本地的干群关系,有35%的农民认为没有改善,有31%的农民认为一般,而33%的农民认为有改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果您知道乡村干部为群众做了具体实事,您怎么看待乡村干部?问题上,比较满意的农民占14.2%满意的农民占30.9%不满意的农民占11.9%不太满意的农民占28.5%,而很满意没有人选择。

二、对策建议

1、应继续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不仅仅包括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规划方面的支持,特别要注意解决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供给,如受调查新农村社区普遍存在没有幼儿园、中小学生上学路途遥远、没有晒谷场等问题,需要有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与规划指导。

2、优先解决农民需求迫切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社会信息等问题,其中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需要更高层级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而社会信息问题通过设置专责涉农信息协调员、降低网费、提高网速等方式来解决。

3、进一步规范乡村管理,将一事一议制度落到实处,尤其在进行公共事务集体讨论与决策时将女性农民纳入,提高女性农民在村级公共事务上的发言权;同时要通过培训、交流解决乡村干部尤其是村干部的工作作风简单甚至粗暴、腐败等问题,进而提高农民满意度。

4、政府应注意到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社会信息的丰富,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农民成为农民主体后,其对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提高,由此政府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应考虑年轻农民的需求。